春秋戰國時期,虢國**突患“尸厥”,生命垂危。神醫扁鵲應詔入宮,用針刺、用艾條熏灼**身體的經絡穴位進行救治。**死而復生。神醫扁鵲妙手回春,留下針灸治病救人的傳奇佳話。 針灸是中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,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。北宋以前,醫生主要按照唐代《皇帝明堂經》指定的人體經穴進行針灸治病。然而《皇帝明堂經》因唐朝末年的戰亂軼失,致使后來的針灸取穴失去了標準。
為給針灸經穴重新制定國家標準,宋天圣四年(公元1023年),宋仁宗詔令國家醫學*高機構醫官院編撰《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。醫官院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王維一。
王維一是北宋杰出的醫學家,歷任宋仁宗、英宗兩朝的醫官。經過3年的努力,完成了新的針灸經穴國家標準《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。為便于保存,又將它分別刻在5塊石碑上。宋仁宗認為“傳心豈如會目,著辭不如案形”。于是再次詔命根據《新鑄銅人針灸圖經》鑄造針灸銅人。
針灸銅人由王維一負責設計,朝廷組織國內的能工巧匠進行鑄造,于1027年鑄成了兩具一模一樣的針灸銅人,被后來的人們稱為“宋天圣針灸銅人”。
尊敬的客戶:
本公司除了有此產品介紹以外,還有心肺復蘇模擬人等等的介紹,歡迎廣大友者選購,謝謝!